步入海安,大道通衢,路边随处可见“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动车时代、节点城市”的宣传标牌。近年来,海安依托数条国省干线、高速、铁路、运河交汇的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入效应”,实现产业壮大的“溢出效应”,走出了一条现代物流业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公铁水”无缝对接
凸显枢纽优势
作为江苏省政府确定的两个县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海安是江苏长江以北唯一的“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城市:东部沿海经济带的沿海高速与长江经济带的江海高速两条交通大动脉贯穿全境;204国道、328国道与228国道,新长铁路、宁启铁路与海洋路,通扬运河与连申运河在此交汇;2小时车程内连接着上海虹桥、浦东国际、南京禄口等8个机场和上海洋山港、南通港等深水大港。
海安火车站是江苏省仅有的两个二级编组站之一。从“地无寸铁”到坐拥新长、宁启、海洋三条铁路,从铁路“盲点”到交通“节点”,海安版图的铁路元素不断丰富,在长三角地区沿海、沿江铁路交通体系中的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宁启铁路电气化复线启用在即,沪通铁路建设快马加鞭,盐通铁路列入规划,海安将正式迈入“动车时代”,全面融入“沪宁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承南启北、连东贯西的“节点城市”。
海安商贸物流园区负责人介绍说,凤山内河港口建设日前已经全面启动。该港口从连申线运河向腹地开挖,新建连申运河集装箱码头,从而沟通周边密集水系,形成通往长江的便捷通道,实现公路与内河运输的无缝对接;铁路1号线(有色金属集装箱运输线)去年已经入轨运营,铁路2号线(怕湿货物集装箱运输线)将于今年底竣工,经宁启铁路、新长铁路、沪通铁路融入国家铁路大动脉,由此实现海安公路、铁路、河道运输的无缝对接。
坚持特色发展
集聚资源要素
枢纽交通、特色产业,是海安加快发展的两翼。
2012年5月28日,省委主要领导在海安实地考察,勉励海安“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高起点、大气魄规划,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谋定而后动。海安以“枢纽海安、物流天下”为战略取向,全面彰显 “动车时代、节点城市”新优势,全力打造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
发展物流业,项目是核心支撑。从2012年4月起,海安按月开展“物流周”活动,计划通过100个“物流周”活动,10年内建成千亿级市场。目前已开展的46个“物流周”活动共集中签约各类服务业亿元项目约200个,计划总投资400多亿元;入驻各专业市场商户900余家;腾龙、天赋力、亚太亿发3个物流园拥有第三方物流企业60多家、物流专线300多条。
在亚太亿发物流园,看着园区进进出出的物流运输车辆,总经理陈荣欣喜地说,“园区开通的物流专线已经有100多条,覆盖了京沪、东北、西北、华中、苏南、广东等重点区域。”陈荣介绍,“除了亚太轻合金等大型招引项目,不少海安的本土企业,像江苏太平纺织、海安盛财管业等,都和我们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015年,海安全县实现物流业应税销售6.9亿元,同比增长35.7%;公路货运量1544万吨、货物周转量213762万吨公里,增长7.2%、8.7%;完成水路货物运输量470.58万吨、货物周转量11754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1%、8.8%;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42万吨,比上年增长3.6%,进出港货物主要是煤炭、粮食、矿建材料、钢铁、化肥等。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全县新开工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天赋力现代综合物流园等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06个,海安大宗物资物流园、长三角东部家具产业基地2个项目入选省政府重点项目;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联发纺织材料物流中心、腾龙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先后入选省“十百千”重点项目。
产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共荣,需要高端的载体平台、专业的功能配套。海安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着力建设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深度推进多式联动、期货交割库群、保税物流、第四方物流、保税物流、电商快递物流和铁路门户型城市等“六大功能平台”,布局有色金属、塑料、棉花、棉纱、木材、不锈钢铝型材等“十大物资集散中心”,以专业性、功能性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海安商贸物流园区的品质特色和发展内涵。如今,这一现代商贸物流集聚区已经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中国浙商最具投资价值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
放大节点效应
打造产业高地
“和别的枢纽城市相比,我们的交通优势未必是最突出的,核心问题还在于如何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对周边资源的吸附集聚能力。”海安商贸物流园区负责人说,海安充分发挥省级商贸物流产业园的载体优势,海安立足“大市场、大物流、大流通”的思路,围绕“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物资集散中心”做文章,搭建有利于商贸物流产业链趋于完善的功能平台,“归根结底是要发展平台经济。”
2015年7月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海安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投入运营,核定库容为铝2万吨、锌1万吨。工业原料“送货上门”,给海安当地的制造企业带来福音。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生产铝材的企业,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铝锭,公司总经理浦俭英介绍说,“我们之前用铝锭都是从无锡提货,每吨运费在80元左右,现在直接去海安百金汇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提货,运费在10元左右,每吨降低物流成本约70元,每年仅运输成本,就可以节省300-350万元。”浦俭英说,2015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8.5亿元,今年还将新上项目。
通过铁路平台,海安的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商机。2015年7月22日,上海铁路局海安物流基地暨甘肃国际陆港华东物流基地正式运营,中亚班列“天马号”满载40个标准集装箱从海安物流园首发。海安因此成为长三角经济带乃至华东地区产品出口中亚、中欧国际运输“绿色通道”的新起点。近期,海安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将16车箱的水泥生产设备运往乌兹别克斯坦;海安鹏飞集团将1.4万吨的水泥回转窑发往哈萨克斯坦……海安滨海新区负责人余星星介绍,“滨海新区石材产业园有20多家石材企业,所需石材大部分是通过海运到海安的。我们想借力铁路运输,把海安变成新疆卡拉曼石材的华东直销批发中心,以此降低企业成本,缩短运输时间。”
在平台建设上,海安本土的行业领军企业也在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联发集团是海安首家上市企业,也是江苏最大的色织企业,“十二五”期间累计开票销售246亿元。目前,联发在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内投资5亿元的纺织材料物流交易中心已经建成,铁路支线将可直达其仓库。该中心成为纺织材料供求信息发布中心和辐射江苏及周边地区的大型纺织材料交易、仓储和物流中心,并积极申报保税仓库和期货交割库,有望建成长三角最大的棉花、棉纱中转集散地,年周转棉纱15万吨。
三大优势转换
物流与特色产业一体发展
把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把物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枢纽城市变为物流的节点城市和产业的基地城市。
今年,海安出台《海安县枢纽 物流 产业三大优势转换行动计划》,制定推进办法,完善推进体系,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三大优势转换领导组和推进工作组,完善工作机制,列出任务清单。近期重点对新材料、现代纺织、家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作出精准分析,利用有色金属交割库和已上报塑料期货交割库优势,锁定国内大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依托正元润安、顺港棉花仓储、新疆银隆华东棉花交易中心物流优势,做大联发、华强纺织产业集群……
由物流和产业双轮驱动,到物流和产业互为促进,一体发展。海安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措施也更加扎实。
下一步,海安将依托铁路集装箱运输、铜铝铅锌期货交割库、塑料期货交割库等物流功能平台,打造500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棉花保税仓库、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指定交割库、新疆棉花华东基地等物流功能平台,打造千亿级现代纺织产业基地;依托铁路口岸、内河码头、木材物流园、沪通国际石材城等物流功能平台和项目,打造千亿级现代家居产业基地;依托鸡蛋期货交割库、粮食物流园、华润冷链、昌润冷链、汇益冷链等物流功能平台和项目,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海安从本地实际出发,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创新枢纽、物流、产业联动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提升发展质量,大力推动物流与产业一体发展,让流动的“资源”安家落户、落地开花,推动建设物流节点城市和产业基地城市,全力打造现代物流与特色产业优势互动示范县。2015年,海安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002.9亿元,在南通市9个县(市)区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今年一季度,海安各项经济指标持续飘红,工业开票销售248.5亿元,全市第一;服务业应税销售248.3亿元,增幅达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