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培育现代千亿元物流产业
  日期:09-28 来源: 互联网

九月的宜昌,秋高气爽。笔者探访位于猇亭工业园区的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七通一平”的要求;卡口系统、监控设施等海关监管设施已按验收标准建成交付使用。

不沿边不靠海,在宜昌就能“买全球”“卖全球”。

承载着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天然使命,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如同旭日阳光,在宜昌东南大地上照亮一片繁荣天地。

“1+10”培育现代千亿元物流产业

在国家“一带一路”及自贸区战略的推动下,湖北已成功申报内陆自贸区,按照“一区多园”的规划构想,宜昌片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猇亭区委书记石显银告诉记者,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包括猇亭、茅坪、平湖三个区块,总面积27.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保税物流等产业。而位于国家级高新区——猇亭工业园区的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正是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宜昌片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

展开规划图,已经建成的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紧临318国道,距离云池深水港、紫云铁路云池站约2公里,距离三峡机场、G50和G42高速公路5公里。区位优势无与伦比,交通四通八达,是具备水、公、铁、空立体联运条件的现代化物流园区。

未来,宜昌将依托水陆空等综合立体交通,以“1+10”即1个保税物流中心,10个综合物流园区作为重点发展平台,培育现代千亿物流产业。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也必将推动本地物流产业更快发展,为实现物流产业收入1800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的目标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均突破15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现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游、电子信息等产业正向千亿迈进。

虽然,近几年宜昌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因此,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投入运营后,将极大地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整合、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中心的进口保税、入中心即退税、简单加工和转口贸易功能,以及“分批送货、集中报关”“区港联动”“区内快速流转”等创新服务举措,为中心内外的贸易往来赢得了时间,极大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后,外贸企业的进口料件、出口成品可交给专业物流公司打理,这部分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可使外贸企业把更多精力用在优化管理模式,强化生产效率的提高上,与过去相比,公司的管理运作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

受惠于保税物流中心,宜昌市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将促使上下游产业链抱团发展,并成为加工贸易企业取得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持3%的土地价值创造30%的GDP”,宜昌加工制造进出口企业将会撑起区域经济发展半边天。

以点带面促发展

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以服务宜昌外向型企业为主,辐射鄂西及渝东、湘北、陕南地区,是“十三五”省市综合交通体系重点项目和三峡现代物流中心重要支撑项目。

目前,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会同海关、商务等部门,对宜荆荆及三峡周边地区重点进出口企业展开了同步招商、同步对接,吸引众多企业争抢未来发展的国际舞台,并与该中心达成了合作意向。

据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办主任李祥春介绍,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物流作业量160万吨/年(仓储量80万吨/年)的生产要求,实现营业收入9077万元。

中心独具的保税仓储、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国际采购、分拨、配送和转口贸易等功能,使进出口企业及时享受出口退税、保税、通关便捷化等多项政策和服务,将对宜昌市、鄂西以及三峡地区乃至整个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预计未来5年,宜昌物流产业总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将带动宜昌外贸物流量达到520万吨,保税物流量达到130万吨。“境内关外,开放高地;对接国际,创新载体;贸易便利,财富平台。”猇亭区委书记石显银如此定位,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必将成为宜昌对外开放的高地,成为宜昌对接国际的窗口和创新创富的全新平台。